第029章:苍石伙洛城
在保宁4年的八月,趁着秋高气爽的天气,箫空宁到苍石伙洛视察,这里是辽国最大的铜矿场,也可以说是辽国唯一的铜矿场。
契丹人原本是游牧民族,可是到了中原,逐渐增加农耕的分量。辽国农业尚可,但是工商业还是无法与宋国相比的,还非常落后。
就拿铜的产量来说,宋国年产一千多万斤。
古代计量单位简单,重量就是斤两,没有现代里公斤、吨的计量单位。
1000万斤等于500万公斤,用吨计算是5000吨。
用现代的眼光看,这个数量太少了。现代全国铜产量超过1000万吨,是此时宋国的两万倍!
可是再看看辽国,一年的铜产量只有三万多斤,它与宋国比较就算是零,等于没有铜的出产。
铜的用途很广,不要说别的,一个国家总要发行铜钱吧?铜少,发行的铜钱就少,市场上不够用,邻国的铜钱就流动过来了。
在古代,铜钱是通用的。前朝的铜钱,邻国的铜钱同样在市场上流通,只有分量轻重的区别。
铜钱是有铸币税的,铸币税就是铜钱的分量按比价值稍轻一些。这样说就等于辽国给宋国纳税了。
所以辽国自己这点铜产量肯定不够用,那就要从宋国买铜。可是辽国与宋国是交战状态,铜是严格管控的物资,那就只能靠走私。走私代价高,于是铜的价格就高。
正是这些原因,苍石伙洛矿场对辽国特别的重要,绝对不能抛弃的,因此建设城堡的重要性是国家级的,马虎不得。
所以说箫空宁急着视察苍石伙洛的城墙建设不是没有道理的。
。。。。。。
箫空宁这一队人马很快就到了苍石伙洛。
苍石伙洛正在修建城墙,他们看到的就是繁忙的工地,众多苦力劳工在忙碌着。
他们是顺着大道过来的,这条大道通向南门。
在南门外他们看到新修的护城河,这个护城河很短,将将的围着城门半圈,距离城门有十步左右,有的地方还筑有堤坝。
看到留守大人注意观看护城河,知县徐北赶紧上前解释:“留守大人,南门是苍石伙洛的要冲,护城河是防守最紧要的,有这条河,敌军的车马就难于直达城下。可是山坡地势存不住水,这是特意开挖的。”
其实不用他解释,一看就明白了。高的地方要深挖,地势低的地方要筑坝,才能让这短短的一段河道存住水。城内有一条小溪,是城里的水源,小溪的水就经过条护城河流出去。
城门是紧要处,其他的地方就没办法修护城河了,地势高低差距太大,只能如此了。
有护城河就有吊桥。现在城门还没修好,吊桥拉不起来,它架在护城河上,可以通过马车。城墙就是工地,但是南门要保持畅通,一众官员从南门进了城。
城内窄小且施工太乱,跟随来的军队都在城外择地扎营。好在是秋季天气温暖,普通的帐篷就足够了。
知县徐北说:“请留守大人到住处暂歇,稍后有晚宴伺候。”
箫空宁回答说:“趁天色还早,我先看看城墙。”
箫空宁年轻,体力好,此外他就是为城墙而来嘛,视察城墙迫不及待。
城墙虽然没有建成,但是地基已经打好,已经开始砌筑墙体,有的地方已经很高了,可以看出其结构。
一群官员来视察,工头赶紧跑过来陪着。
棱堡的关键就是伸延突出的触角,这也是箫空宁最关注的。可是他一看果然出了问题,工匠们修的突出部,其顶端是平的,类似于中式城墙的马面。真是积习难改呀!
这回箫空宁可不能端着岑持了,这个错误必须纠正。于是他问工头:“你看过修城墙的图了吗?”
工头:“回大人的话,小的看过。”
箫空宁手指着突出部问:“图上是这样的吗?”
工头立刻冒汗了,无言以答。
箫空宁:“把图拿来!”
工头普通一下子就跪下去了,还是没有说话,恐怕是没法回答。
箫空宁愤怒高喊:“来人!将此人拿下!”
箫空宁愤怒已极,官员们从来就没见过留守大人发这么大的脾气。
“下官在!”这是梁鸿来回应。他立即上前抓住工头,反剪双手按在地上。旁边有随从递上绳索,把工头捆个结实。
“将此犯带到锁阳县,严加审理。”
“下官遵命!”说话的是锁阳知县徐北。
工头被带下去了。
箫空宁面色稍有缓和,对徐北说道:“徐县令。”
“下官在,请留守大人训示。”
“与修筑城墙有关的官员都查一查,按律处置。”
“遵命!”
如何处置箫空宁没说,估计砍头的可能性大。
他没心思再视察下去,转身走下城墙,一众官员都默不作声跟随着。
。。。。。。
预定的晚宴照常举行,箫空宁的情绪已经正常,他微笑着与众官员打招呼。
为了平息大家的疑问,他主动讲解了菱堡的功效。他叫人拿来纸笔,现场画了传统城墙的马面与菱堡突出部的区别。
他指着图讲解说:“。。。。。。马面的突出部是个小平面,当敌军进攻爬城的时候,位于马面局部的空间狭小,同时城上其他部位无法用弓箭支援。而菱堡的突出部是个尖角,敌军的进攻只能在尖角的侧面,城上其他部位的兵丁都可以弓箭支援。整个菱堡城上任何一处都是多方支援防守的态势。这就是菱堡的好处。”
对着图讲解很直观,所有的人都能看明白。
众官员都露出钦佩之色,留守大人年龄不大,却聪明绝顶!他们当然认为菱堡就是留守大人发明的。
箫空宁继续说道:“把突出的尖角修成马面的工头,按说他没有杀人放火,没有大的罪过。但是你们想一想,照他的办法修城墙,那么一旦金军来攻城,我们的兵丁伤亡会增加多少呢?所以必须严惩!
“苍石伙洛就是这么小的一个城,我们不可能派大军长期驻扎,军兵多了小城内也容纳不下。正常之下,常驻的兵丁也就是两三百人。所以要利用菱堡的优势,要常备大量的箭矢,以防不测。”
众人解开了疑虑,心情放松,酒席的气氛热烈起来,众人纷纷给留守大人敬酒。
顺便说一句:如果现代人看到古人的宴席,会非常不解,没什么好吃的。此时没有辣椒,缺少滋味(此时有花椒、大料,也叫八角)。特别是没有炒菜,都是炖菜和汤。好菜无非的大鱼大肉的,看着倒是实惠。不过今天有大锅煮熟的鹿肉,用大盆端上来,热气腾腾的,众人用小刀割着吃。
契丹人是狩猎民族,不缺野味。每个人身上都习惯性的带着小刀,其作用就是餐刀。
喝的酒类似于南方人爱吃的酒酿,甜滋滋的,酒精度很低,用大碗喝也不醉人。
水浒传里有武松打虎、三碗不过岗之说,武松喝的就是这种酒,如果是现代的那种白酒怎么能够大碗地喝呢?
。。。。。。
第二天上午又重新视察了城墙工程,萧空宁再一次现场指导工匠,必须按图纸执行,不得自作聪明。
苍石伙洛有两个城门,南门是主城门,与一般常见的城门无二,有护城河,有城门楼子。因为它没有瓮城,为了避免从城外一眼看到城中景象,城门里面修了一个影壁墙。这处影壁与城墙的结构一样,也是可以防守作战的。因此它的一侧与城墙相连,另一侧敞开,就是进城的通道了。这个设计挺巧妙。
北面还有一个城门,是个小城门,因为城后面有瞭望哨,是为了方便兵丁去后山的。因此,城门很小,最多能容双马并行,约两米宽。
有城门就要有城楼,那是看守兵丁休息之处。但是城外没有护城河。
这个小城门不是箫空宁设计的,是守卫者需要,自己添加的。因为昨天的事他们惴惴不安,看到留守大人点头才算一块石头落地。
除了那个自作主张的马面之外,箫空宁对于城墙总体上还是满意的。
这个城纯粹是为了铜矿场设立的,对于辽国来说,这一处矿场至关重要,说它关系到辽国国运都不为过。午饭后,箫空宁视察了矿场。
此前他去过铁矿场,矿场内的景象都差不多,都是开采、粉碎、挑选,然后在高炉中冶炼,燃料是木炭,熔化的铜水浇灌成铜锭。
与炼铁不同的是,铜的熔点低,因此熔炼更容易一些。
另一个不同之处是管理严格。因为铜的价值高,更要紧的是,铜矿伴生有黄金。有的黄金块是不需要冶炼的,天然就是金块,小块的很容易藏匿。
管理的办法就是上班换工作服,下班脱光了洗澡,然后从另一个门出去,穿上自家的衣服下班。
这办法简单实用,放上一两个岗哨就万无一失了。
矿场只有一个高炉,一天可以炼两炉,一炉出50斤铜,两炉100斤。算下来一年大约产36500斤铜。
前面我们说过,宋国年产一千多万斤,比较之下,辽国的出产几乎等于零。
箫空宁对于冶炼是外行,他只是看,不能像生产箭矢那样提供好的建议。至多可以建议增加工匠,多开一个冶炼炉子。
当然他也不想有太多的改善,原本的历史惯性很大,他的干预适可而止。
未完待续。
—end—
